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新闻 2022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赛区总决赛在沪举行

2022-07-28作者:织梦猫来源:小贝次阅读

2022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赛区决赛已于7月26日圆满落幕,一场主题为“让发明,预见未来”的设计与工程赛事成功举办。戴森工程师、行业顶尖大咖与权威媒体组成一支阵容强大的评审团队,给以中国赛区的八强选手中肯及独到建议,并共同见证中国年轻发明家对创新的热忱。

戴森设计大奖致力于为拥有设计才华的年轻一代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同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所说:“年轻的设计师有能力研发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戴森设计大奖正是要鼓励这些为理想坚持的人。”今年突出重围的中国赛区冠亚季军将于9月7号进行公布,他们将凭借自身的创作才能,继续参与国际大奖的角逐。

多元创造,展现年轻一代设计才能

戴森设计大奖自创立以来,涌现出无数富有想法的年轻工程师。在过去的两年中,戴森设计大奖收到一众优质作品,能够从中感受到年轻一代对于设计创新的态度与追求。今年,戴森设计大奖共计收到中国赛区的参赛作品高达502份,作品总数在30个参赛国家及地区中名列前茅。中国赛区八强选手在决赛现场就其作品所针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详尽诠释,全方位展示了未来发明家的精神与风采。

基于年轻人的新概念与新思想,八强选手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针对可再生能源、新型可持续性材料、医疗和罕见病筛查相关课题提供解决方案。在彰显中国青年发明人才独创性的同时,也凭借其敏锐独到的洞察和奇思妙想的设计为作品赋能。选手们所具有的独特视角和不受限的思考方式使得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随机应变,并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戴森高级质量工程师马越峰评价道:“选手们从生活中洞察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年轻人的创意与智慧提出清晰且高效的解决方案。戴森设计大奖是新生代设计人才的摇篮,很多未来发明家由此逐梦起航。年轻的选手们能够在此找寻作品价值与自身追求,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设计的美好未来。也希望通过这个舞台,能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才华。”

资源赋能,提供展示自我国际舞台

戴森设计大奖通过媒体曝光和丰厚奖金,为优秀的参赛者打开投资和机会的大门。截至目前,戴森设计大奖已向超过285个获奖作品得主颁发奖金,以支持学生创业,促成作品落地。为了鼓励有望成为未来发明家的年轻一代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凸显工程师和科学家在未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自2022年起,区域赛区冠军的奖金将达到5,000英镑,就往年提升一倍。

除了丰厚的奖金和享誉全球的奖项之外,戴森设计大奖致力于推动选手的未来发展,今年更是为那些已成功将作品商业化的往届获奖选手搭建沟通平台。选手于此,可进行经验的交流、关系的建立以及商业资源的共享。新任获奖者也能够借助平台,与前辈展开共话,就其所感兴趣的话题及专业展开深入交流以此获得更为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纵观今年的八强作品,它们不仅具备实用的可持续理念,还具有前沿的商业可行性,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今,我们致力于以科技赋能设计,用设计改变世界,相信这也已经成为每一位设计师创作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赋能生活的设计往往最得人心,非常期待在未来能够听到更多关于选手们的好消息!”今年戴森设计大奖的评委之一,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工业设计师杨明洁如是说。

在科技发展愈发快速的当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福祉的重要因素。通过将科技与设计相结合,以实现科技向善,设计向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戴森致力于激发年轻发明家的对于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呼吁更多有志年轻人加入创新发明的行列之中,以科技创新破解前进路上的挑战,让发明,预见未来。

2022年戴森设计大奖中国赛区八强作品

关于戴森设计大奖

大奖宗旨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可以是困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小麻烦,也可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难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方案需要切实有效并展现巧妙的设计构思。

流程

参赛作品首先在国家或地区范围接受外部评委小组的评选。所涉及的各国家或地区评选出区域赛区冠军、亚军和季军。由戴森工程师组成的评审团将从这些优秀设计方案中评选出20件作品,再将国际20强递交詹姆斯·戴森爵士评审,最终从中遴选出国际大奖冠军、亚军和可持续发展奖得主。

奖金

由詹姆斯·戴森爵士选出的国际大奖冠军,可获得奖金30,000英镑。

国际大奖亚军可获得5,000英镑。

每位国家或地区冠军可获得5,000英镑。

欲了解更多常见问题及解答,敬请访问戴森设计大奖官网 。

 

凡本站注明“本站”或“投稿”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本站或投稿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站已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某某站”并附上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 关键词:

网友评论

随机推荐

图文聚集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RSS订阅